2014年,郭臺銘大力敦促鴻海/富士康進口機器人軍隊,以應對mainland China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。公司的一些代工廠好像也吃過這個口水,也吵著要進口自動化,開始要求我們的設計要符合所謂的DFA。
說實話,我個人很贊同產(chǎn)品導入自動化,因為自動化可以讓產(chǎn)品生產(chǎn)更穩(wěn)定。請注意,我沒有說自動化一定能改善產(chǎn)品良率,因為良率是一個需要時間、精力和良好管理才能實現(xiàn)的目標。
之所以會有點酸葡萄心理,是因為我們之前看到很多公司的自動化只是喊涼,我們公司之前也喊過幾次,但是全面實施難度太高,所以要么只做了半套,要么就以死收場。暫且拋開機器人的高成本不談,因為機器人比以前更便宜,更好。個人認為自動化最大的障礙是產(chǎn)品設計和機器維護的成本。
工業(yè)自動化
如果你想讓生產(chǎn)線自動化,你不能只買機器人然后進口。你必須將組裝好的零件設計成機器人可以拿取和放置的形狀。否則,機器人不能拿走零件并組裝它們。而且,裝機方法也不能拐彎抹角。你認為機器人能聰明到把電路板抬起5~8厘米,然后把FPC插頭插到連接器里給你嗎?即使可以做到,也必須通過使用許多復雜的機器人來實現(xiàn)。
我們以最簡單的螺釘鎖緊操作為例。如果你想讓機器人鎖定螺絲,你必須在同一垂直基線上設計螺絲。不能把一個螺絲鎖在同一個產(chǎn)品上。一個螺絲要鎖成90度,另一個螺絲要鎖成45度。另外,最好把所有的螺絲都設計成同一類型,因為最簡單最便宜的機器人一次只能把同一顆螺絲鎖在同一角度。如果每次鎖螺絲都要換一個機器人來鎖,還是手動鎖比較好。而且你進口的機器人越多,維護成本就越高。機器人永遠不會壞吧?參數(shù)調(diào)整也是需要時間調(diào)整的不是嗎?
以自動化程度最高的SMT(表面貼裝技術(shù))行業(yè)為例。你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幾乎所有的零件都是卷帶式的,每個零件的表面都必須留有一個可以被貼片機(貼片機)的吸嘴吸住的平面?如果沒有飛機,必須附上耐高溫聚酯薄膜,以完成自動化操作。而且所有的貼片零件都是垂直挑放的。
也就是說,自動化的第一個必要條件要從零件設計的改變開始。而第二個必要條件是成品組裝操作簡化為上下垂直。如果你愿意,這兩個條件可以自動化。
既然代工一直躍躍欲試,公司也有高層想假自動化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,后續(xù)應該有機會多放些數(shù)據(jù)上去供你參考。